诗词网

殷其雷

朝代:先秦

作者:佚名

分类:诗经 思念 写雷

诗句:

殷其雷,在南山之阳。何斯违斯,莫敢或遑?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
殷其雷,在南山之侧。何斯违斯,莫敢遑息?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
殷其雷,在南山之下。何斯违斯,莫或遑处?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

诗词简介

诗意赏析

简介

全诗三章,每章的开头均以雷声起兴。这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,忽儿在山的南坡,忽儿在山的旁边,忽儿又到了山的脚下。这雷声勾起了她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忧念:在这恶劣的天气,他却要在外奔波跋涉,怎不叫人牵肠挂肚!因而诗在起兴之后发出了“何斯违斯”的感叹。 这首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,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。每章均以雷起兴,却变易雷响的地点,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,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。...

注释

殷:声也。雷:喻车声遑(huang,音黄):闲暇殷其雷.劝以义也.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.不遑宁处.其室家能闵其勤劳.劝以义也....

翻译

听那隆隆的雷声,在南山的阳坡震撼。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?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。勤奋有为的君子,归来吧,归来吧!听那隆隆的雷声,在南山的边上响起。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?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。勤奋有为的君子,归来吧,归来吧!听那隆隆的雷声,在南山的脚下轰鸣。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?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。勤奋有为的君子,归来吧,归来吧!...

赏析

据毛传与郑笺,前一“斯”字指君子,后一“斯”字指此地。朱熹承袭此说,释为:“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?”(《诗集传》)而严粲释云:“言殷然之雷声,在彼南山之南。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?”(《诗缉》)从上下文看,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。感叹之后,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:只因为了公事,才不敢稍事休息。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,故而接下去才有“振振君子”的赞叹。毛传与郑笺均释“振振”为信厚。朱熹亦承此说。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云:“盖振为振起、振兴意,亦为众盛意。”而王先谦的《诗三家义集疏》训“振振”为“振奋有为”,似更切合情理。这样“振振”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。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,却发出了“归哉归哉”的呼唤,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,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。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。《诗序》称“劝以义”,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,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,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,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,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。姚际恒在《诗经通论》中批评了《诗序》的这一偏颇:“按诗‘归哉归哉’,是望其归之辞,绝不见有‘劝以义’之意。”崔述的《读风偶识》也称:...

翻译2

此诗误处在“遑”,遑即是慌张而走、慌张。引申为惶恐,慌张之意。没有闲暇的意思,而论说“遑”有闲暇的意思是出于《玉篇》。非也。本诗用雷声起兴,是有深意的,欲用上天之意的雷声惊醒“君子”。或许是君王出游,官僚谏王之意也。本诗字面意思试解如下:殷其雷,在南山之阳。 “殷殷的雷声,在南山之阳响起了。”何斯违斯,莫敢或遑?   “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?是不是慌张了?”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   “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,回来吧,回来吧”殷其雷,在南山之侧。  “殷殷的雷声,在南山之侧响起了。”何斯违斯,莫敢遑息?   “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?不也是在惶恐中不敢休息吗?”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 “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,回来吧,回来吧”殷其雷,在南山之下。  “殷殷的雷声,在南山之侧响起了。”何斯违斯,莫或遑处?   “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?不是处于惶恐之中了吧?”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 “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,回来吧,回来吧”注:“莫敢、莫或、莫敢或”为“是不是、不是吗,不也是”的意思,是反问句。...

翻译

听那隆隆的雷声,在南山的阳坡震撼。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?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。勤奋有为的君子,归来吧,归来吧!听那隆隆的雷声,在南山的边上响起。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?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。勤奋有为的君子.归来吧,归来吧!听那隆隆的雷声,在南山的脚下轰鸣。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?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。勤奋有为的君子,归来吧,归来吧! ...

注释

殷:声也。雷:喻车声遑:闲暇殷其雷.劝以义也.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.不遑宁处.其室家能闵其勤劳.劝以义也。...

翻译

此诗误处在“遑”,遑即是慌张而走、慌张。引申为惶恐,慌张之意。没有闲暇的意思,而论说“遑”有闲暇的意思是出于《玉篇》。非也。本诗用雷声起兴,是有深意的,欲用上天之意的雷声惊醒“君子”。或许是君王出游,官僚谏王之意也。本诗字面意思试解如下:殷其雷,在南山之阳。 “殷殷的雷声,在南山之阳想起了。”  何斯违斯,莫敢或遑?   “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?是不是慌张了?”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   “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,回来吧,回来吧”殷其雷,在南山之侧。  “殷殷的雷声,在南山之侧响起了。”  何斯违斯,莫敢遑息?   “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?不也是在惶恐中不敢休息吗?”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 “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,回来吧,回来吧”殷其雷,在南山之下。  “殷殷的雷声,在南山之侧响起了。”  何斯违斯,莫或遑处?   “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?不是处于惶恐之中了吧?”振振君子,归哉归哉! “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,回来吧,回来吧”注:“莫敢、莫或、莫敢或”为“是不是、不是吗,不也是”的意思,是反问句。 ...

解析

据毛传与郑笺,前一“斯”字指君子,后一“斯”字指此地。朱熹承袭此说,释为:“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?”(《诗集传》)而严粲释云:“言殷然之雷声,在彼南山之南。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?”(《诗缉》)从上下文看,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。感叹之后,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:只因为了公事,才不敢稍事休息。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,故而接下去才有“振振君子”的赞叹。毛传与郑笺均释“振振”为信厚。朱熹亦承此说。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云:“盖振为振起、振兴意,亦为众盛意。”而王先谦的《诗三家义集疏》训“振振”为“振奋有为”,似更切合情理。这样“振振”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。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,却发出了“归哉归哉”的呼唤,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,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。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。《诗序》称“劝以义”,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,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,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,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,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。姚际恒在《诗经通论》中批评了《诗序》的这一偏颇:“按诗‘归哉归哉’,是望其归之辞,绝不见有‘劝以义’之意。”崔述的《读风偶识》也称:...

写简介、诗意、赏析、评论、纠错

标题:
内容:

作者: